首页

灵魂救赎女M

时间:2024-05-04 21:31:13 作者: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浏览量:10802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

  科技赋能+综合治理 旱碱地里种好中国粮

  人民网沧州8月21日电 (记者杨文娟)日前,走进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种植区,只见旱碱麦收割后的又一茬农作物——玉米,长势格外喜人。

  这还是当年“种粮难”的旱碱地吗?“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一行人来到这里,开始了探究“当地旱碱地如何改良和旱碱麦如何增收”之旅。

  黄骅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据《黄骅县志》记载,旱碱麦种植在黄骅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原始品种以‘小红芒’等为主,亩产仅有50公斤,产量很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发展科科长杨树昌介绍说,后来种上了冀麦32,产量达到150公斤,“但是黄骅临海,雨水大时,冀麦32品种株高超过1米,大风吹过,麦子就会倒伏,严重影响收成。”

  对此,黄骅人没有坐以待毙。数年时间里,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农技人员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开挖排沥沟排盐、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了土壤,改良了种植技术。

  据了解,历经多次选种和改良,目前黄骅市主要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亩产基本稳定在250—300公斤。现在,黄骅市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约13.26万吨。

  “旱碱麦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杨树昌说,近几年来,黄骅市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

  不仅是在黄骅,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沧州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品质。

  目前,沧州已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全市旱碱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22.37万吨。

  “现在,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面花等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旱碱麦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麦粒’。”杨树昌表示。旱碱地,这个曾经的“低产量”“秃地片儿”,如今已蝶变为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渤海粮仓”。(人民网)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月2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14893.9万人次

3月15日,北京大学“大讲堂之路”展览在该校百周年纪念讲堂开幕。展览通过图片、视频、文字以及校友捐赠的老物件等,回顾了大讲堂的发展历程。百周年纪念讲堂因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而兴建,“讲堂”二字可溯源至京师大学堂,原址是上世纪50年代初建成的大饭厅,1983年改建成为大讲堂。如今,百周年纪念讲堂已经成为北京大学师生的美育课堂和艺术殿堂。图为参观者观看展览。

青海发布1号总林(草)长令 依法加强林草资源管理

他希望未来能够引导村民种植这些高单价的物品,甚至可以发展种植成一个香草园。“我们不仅用其做成香草茶饮品,还可以美化乡村的环境。”

俄军进行“亚尔斯”洲际导弹发射训练

中国男足队员王大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上一场与新加坡的客场比赛,所有的错误都是我们自己犯的,该承担的责任也会承担。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更加认真备战,踢好下一场比赛,因为新加坡是必须要赢的队伍。”

重要背景下,何立峰和他见面,有三个特别细节

习近平指出,中苏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苏里南是第一批同新中国建交、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的加勒比国家之一。两国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中方愿同苏方一道努力,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密切国际协作,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苏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中国女排该如何与朱婷无缝对接

谈及商店关闭在即,今年66岁的市民周阿姨难掩动容,“每次到淮海中路就会想到妇女用品商店,来回忆一下小时候的感觉,希望保持它原有的城市特色,心里很不舍。”(杨海燕 制作 徐妙巧)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