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圳红色妖姬女王在线观看

时间:2024-05-05 07:14:37 作者:“五一”假期 呼和浩特大召景区旅拍热 浏览量:40490

  中新网成都2月20日电 (杜成 江幽蓓)20日上午,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内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与生机盎然的绚烂春景相得益彰,蜿蜒曲折的绛溪河畔绿树成荫,流水潺潺,横跨绛溪河的三座景观桥——月亮桥、竹编桥、鱼凫桥,整体造型均已初步呈现,即将完美亮相。

  新月出水共婵娟

  在园区中部的绛溪河上,圆润的线条勾勒出一轮亦真亦幻的“峨眉山月”,构成了月亮桥唯美的形态。桥边,成片的红梅点点绽放,如烟似霞;不远处,位于园区制高点的散花楼气势恢宏,与月亮桥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月亮桥设计效果图。成都东部新区 供图

  “桥如其名,月亮桥以‘新月出水’为主题,设计出‘月牙’造型。”2024成都世园会桥梁设计师、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成都市市政设计院设计三院桥梁负责人杜攀介绍,通过捕捉明月出岫的动人瞬间,月亮桥营造出“凉月如眉挂柳湾,蜀中山色镜中看”的清幽意境。同时,利用“月牙”内部结构及桥上空间,月亮桥还可通过设置数控水帘,结合水幕投影,实现打造多元化的应用场景。

  “当游客驻足欣赏月圆月缺交融变换的情景时,我们希望能引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共鸣。”杜攀说。

  绛溪河上竹叶浮

  沿着绛溪河行至摩诃湖西北侧,竹编桥便出现在眼前,轻盈简练的桥身恰似一缕漂浮在水面的竹叶。

  “我们将整个步行桥打造成了绛溪河上的一个大型竹编艺术品,来凸显成都特色的竹文化。”杜攀介绍,竹编桥的桥身并非较为常见的直线型,而是将竹编轻盈的形态和竹篾灵动的线条融入步行桥的形态设计中,从而将桥身变成灵动的曲线形态,并勾勒出修长且富有张力的身形,力量与柔美同时兼具。

竹编桥设计效果图。成都东部新区 供图

  现场可以看到,以竹篾和竹编为设计元素的桥上装饰,如飘带般连接桥的两端,并在桥中心形成一个拱形遮阳棚,既创造了一种温馨自然的氛围,又与“天府成都”的形象相符。

  鱼凫掠水游无痕

  鱼凫桥位于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园区西北角区域,桥梁结构为造型优美的斜拉桥,简练的V型墩柱与绛溪河和谐相融,仿佛从水中自然生长一般,轻盈又充满了力量感。

  鱼凫桥以古蜀鱼凫文化为设计灵感,桥梁形态由鱼凫抽象演变而成,体态优美、色彩简洁,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勾勒出一幅“鱼凫掠水游无痕,涟漪拂岸映轻烟”的美好画卷。杜攀表示,以桥为载体,鱼凫不再是遗落民间的神秘符号,而是生动的历史记忆,具有鲜活的生命和多维的内涵,再现天府文化璀璨明珠。

鱼凫桥设计效果图。成都东部新区 供图

  据了解,根据2024成都世园会交通规划,主会场设置了“双环并置、快慢分离”的交通体系,即包含外环观光车行道与内环慢行专用道,其中月亮桥和鱼凫桥是观光车行桥,竹编桥则为步行桥,是整个主会场园区环线贯通和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三座景观桥主体结构及大部分外部装饰已实施完成,桥梁造型已初步呈现。”杜攀介绍,接下来,将进行外表面涂装、灯带安装调试、桥侧边坡绿化等收尾工作,预计在2024年3月初呈现完整的效果。(完)

【编辑:黄钰涵】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法国总理访问加拿大 两国今年将启动部长会议

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 高凯)《浮生绮梦是清欢》新书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小说选刊》杂志社副主编顾建平、《北京文学》副主编张颐雯等嘉宾与作者王忆当日围绕这部短篇集的创作特色展开讨论。

春节胖了几斤?节后健身房迎来一波小高潮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既要有担当的宽肩膀,也要有成事的真本领。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必须与时俱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克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确保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必须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世园会将让世界更好地感知成都

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中国欧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敬武表示,中法建交60年来,两国关系硕果累累,形成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希望此次活动能推动两国人文交流,谱写文明交流佳话。

微视频|跨越文明的对话

要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必须通过储能技术解决光电和风电不稳定性和波动性问题。因此,国家和地方都应将储能产业的发展和储能技术的突破视为经济工作和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青海森林覆盖率最高县:“生态司法+补植复绿”,为高原大地“充植”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也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高校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坚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独特资源。高校要统筹用好专家学者、图书文献、课堂教学、青年学生等力量和优势,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等多个角度挖掘、阐发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其中跨时空、超国界的文化精神,使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特别是要通过精深且富有创造性的学术研究,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致力于解决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积极探索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的学理方法,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学理支撑。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