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人女王踩踏狗奴

时间:2024-05-07 01:08:18 作者: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 浏览量:56111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达到307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延续较快增长势头。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是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直观体现。回望201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刚突破1万亿元,2019年突破2万亿元,如今就已突破3万亿元,特别是最近7年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足以说明我国研发经费快速增长的态势。而从总量上来看,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水平上已经位列世界第13位,介于欧盟(2.2%)和OECD国家(2.7%)平均水平之间,充分体现了我国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

  具体看公报,可以找出几个亮点:一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水平明显提升,增速比R&D经费快1.3个百分点,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规模位列世界第二位;二是企业研发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企业对R&D经费增长的贡献达到84.0%,比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是拉动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三是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创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而一些中西部省份研发投入跻身“千亿省份”行列。

  这些亮点固然反映出我国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但是从整个科技创新链条上看,基础研究依旧是研发活动的短板。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它所代表的原始创新能长久传导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但与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R&D经费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投入结构比例相对失衡,对试验发展的投入比例常年保持在70%以上,2022年更是在82%以上。体现在结果上,就是模式化的创新比较常见,但以复杂的、底层支撑性技术和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创新相对匮乏。

  进一步来看,科技创新也存在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问题。比如,我国越来越重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但高等学校和政府属研究机构是基础研究的主要力量,企业投入则在低位徘徊,同时,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低,存在产学研脱节、成果转化夹生等现象;另一方面,企业虽然是经费投入主体,但其转化项目大多属于“短平快”项目,较少组织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系统性、协同化、集成性攻关,应对“卡脖子”问题乏力。

  作为创新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研发经费投入的大幅增长和有效使用,将持续激发出创新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也要看到,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研发投入在规模、结构和效能等方面仍有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点,尤其要处理好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成果应用转化、科技人员薪酬等制度,聚焦对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投入,着力提高资金利用效能。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5100多万名参保人员看病报销更方便

当天,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北京举行记者会。杨合庆在会上介绍说,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能源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是重大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按照党中央部署和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起草了能源法草案,由国务院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

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春江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不论是还田还是离田,农机马力与土地连片规模要成比例。农业专家表示,小家小户的种植模式不利于秸秆大规模无害处理,首先要继续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强秸秆处理所需机械力量使用,提高农机补贴、秸秆处理补贴力度,避免因秸秆还田离田加重小农户生产负担。

《2024全球独角兽榜》发布 大湾区70家企业登榜

“教师不得在班级微信群、QQ群或钉钉群以及其他各类教育 APP等布置‘打卡’式作业;注重正向评价和引导,不得公开点名批评,注重保护孩子和家长的隐私。”据媒体报道,为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作业规范性和有效性,切实减轻过重学业负担和家长辅导负担,共同营造长沙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近日长沙市教育局下发《长沙市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十项规定》。

商务部: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设立的研发中心承担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4月12日,应急管理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应急管理部安全协调司司长汪崇鲜介绍,2023年,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开展了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一年来,共制定、修订出台了51个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或重点检查事项,基本涵盖了各行业领域实际需求,专项行动期间各地依据这些判定标准,共排查重大事故隐患39.5万项,同比大幅上升,排查质量明显提高。

燃气计费有问题?南京多家燃气公司回应

无论是应对眼下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各国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面对深刻而宏阔的百年大变局,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秉持命运与共理念,充分沟通协商,共担治理责任,形成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广泛共识和一致行动,为人类迈向光明未来注入信心和动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