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州等等女王黄金

时间:2024-04-30 00:20:24 作者:我首条全自主运行系统地铁线路开通 浏览量:85506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

  科技赋能+综合治理 旱碱地里种好中国粮

  人民网沧州8月21日电 (记者杨文娟)日前,走进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种植区,只见旱碱麦收割后的又一茬农作物——玉米,长势格外喜人。

  这还是当年“种粮难”的旱碱地吗?“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一行人来到这里,开始了探究“当地旱碱地如何改良和旱碱麦如何增收”之旅。

  黄骅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据《黄骅县志》记载,旱碱麦种植在黄骅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原始品种以‘小红芒’等为主,亩产仅有50公斤,产量很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发展科科长杨树昌介绍说,后来种上了冀麦32,产量达到150公斤,“但是黄骅临海,雨水大时,冀麦32品种株高超过1米,大风吹过,麦子就会倒伏,严重影响收成。”

  对此,黄骅人没有坐以待毙。数年时间里,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农技人员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开挖排沥沟排盐、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了土壤,改良了种植技术。

  据了解,历经多次选种和改良,目前黄骅市主要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亩产基本稳定在250—300公斤。现在,黄骅市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约13.26万吨。

  “旱碱麦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杨树昌说,近几年来,黄骅市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

  不仅是在黄骅,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沧州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品质。

  目前,沧州已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全市旱碱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22.37万吨。

  “现在,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面花等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旱碱麦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麦粒’。”杨树昌表示。旱碱地,这个曾经的“低产量”“秃地片儿”,如今已蝶变为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渤海粮仓”。(人民网)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人勤春来早 海南自贸港节后施工忙

与会的山东省政协机关代表表示,对山东这个地质灾害防治大省来说,这是一场“及时雨”。资源大省山西格外关注采煤沉陷区治理,有了这些数据,可以更及时地帮助他们发现矿山风险。

近期,重庆、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降雨持续,未来几天上述地区阴雨天气仍频繁,公众需注意防范道路湿滑、能见度降低等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谨防各类次生灾害。

道中华丨话说西藏文化——四和睦图

柬埔寨旅游部国务秘书钱明光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和地区之间的伙伴关系开辟了新的机遇,旅游业也不例外。“旅游业是柬埔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钱明光希望,通过与全球合作伙伴和旅行商的精诚合作,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实现旅游业更可持续、更具包容性的发展。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讲师杨博文认为,中国通过构建既符合宪法精神又尊重人权的反恐法律体系,致力于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人权得到充分保障。

2024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十三朝古都西安流光溢彩,迎来了一年中灯火最为璀璨的时刻。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自隋、唐、宋以来,元宵节观灯、赏灯一直盛行。西安城墙新春灯会自1984年首次举办,已历经40年,今年的灯会以“灯火暖长安·龙启中国年”为主题,近20组龙年特色鲜明的花灯扮靓古城西安。灯光照耀下,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古都西安绽放出独特的魅力。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在灯火辉煌的画境里,一同跨越千年,灯如昼,夜未眠。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