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美之家足网长春楠楠

时间:2024-05-05 07:05:34 作者:追光的你丨诗意青春 浏览量:72316

  中新网西宁3月7日电 (李隽)7日,记者从青海省发改委获悉,该省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协同金融支持23条、税费服务20条等配套政策,实施助企纾困和支持经营主体发展10条、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47条等系列政策。开通“惠企政策直通车”,推行惠企政策“免审即享”,政策集成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为西宁市大通县税务局民营企业税费服务站工作人员为纳税人讲解税费政策。张星辉摄

  此前,青海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公布数据,该省民营经济总数突破53万户。其中,西宁市民营企业数量达7.8万户,占全省的56.9%;民营经济占GDP超40%,带动就业3.5万人。

  近日,青海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开展民营经济护航行动,推动涉企政策直达快享,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33条具体措施靶向发力,最大限度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最大力度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最大程度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据悉,青海省将不断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支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强化民营经济要素保障,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该省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文化和旅游发展等专项引导资金撬动功能,加大对“个转企”“小升规”民营企业的支持,对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企业给予梯度奖励;对首次升规入限企业给予一定奖励。根据省级财政收入状况适时扩大相关专项(引导)资金规模,有序提高奖补标准,制定各类财政专项奖励目录清单。加大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力度,逐级建立培育库,强化指导服务,对有望升规入限企业、新注册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入库培育和动态运行监测。

  青海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及共建“一带一路”,积极融入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生态产业,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减碳技术和服务,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等领域投资力度,参与用能权交易。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完)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吴碧霞领衔红楼梦专场音乐会:每次都有新感悟常唱常新

公安部强调,要突出打击重点,紧盯“特供酒”生产、销售、运输、存储等环节,重点打击制售“特供酒”包材犯罪,彻底摧毁非法印刷商标、党政军专用标志的地下“黑窝点”。要针对重点地区地域性职业制假犯罪特点,深入开展源头打击,在假酒的主要生产、消费地区,组织开展集群打击,有力斩断“产供销”犯罪链条。要加强对电商、直播、社交平台等网上重点部位的巡查,对摸排掌握的重大线索,集中破案攻坚,实施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要加强宣传引导,坚持边打击边宣传,开展以案释法,加强对制售白酒、印刷、包装、物流寄递及电商等行业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增强守法经营意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消费观念。要健全协同机制,按照“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求,主动对接市场监管等单位,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情况互通、打整同步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有效整治“特供酒”乱象。

云南省商务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晓华被“双开”

会上有记者问:台防务部门负责人日前称,两岸局势紧张到“自己睡不着觉”,引发争论。之后台安全部门负责人、陆委会都强调,两岸局势可控。请问台办对于这样的一些论述有何评论?大陆方面认为当前的两岸紧张局势是否会有持续升级的风险?

每天学习一首古诗词丨2024-3-3

兰州高新区是国务院1991年批准成立的首批27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为地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去年完成生产总值352.3亿元,其中在生物医药方面共汇聚相关企业400多家,成功跻身中国生物医药园区50强,较上年度提升了38个名次。

龙年“首虎”出在这里,并非偶然

到1956年底,新中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始终秉持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慎重缓进”原则,条件不成熟,不进行改革;一个条件成熟了,其他条件不成熟,也不进行重大的改革。在这种思路下,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有藏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逐步推进社会改革,并于1958年基本完成,最广大人民翻身得解放,最终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社会经济也迅速得到发展。

【万千气象看中国】侨乡青田鱼灯舞亮相意大利 海外“舞”出浓浓中国年味

去年,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让大运河(杭州段)成为各国(地区)友人了解中国运河文化的一扇窗。此外,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大运河国际文化论坛的举行,以及成立浙江首个大运河文化带管理办公室等地方实践探索,进一步助力了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