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熙熙女王百度云

时间:2024-05-05 07:04:40 作者:日本2023年度核电机组运转率近30% 达福岛核事故以来最高 浏览量:49190

  月球从未如此清晰!4月21日零时,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在京正式发布。这套图集由我国科研团队绘制,主要基于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比例尺为1:250万,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全月地质“写真集”。

  月球表面的陨石坑什么样?月球上有哪些岩石和矿产?月球经历过怎样的地质活动?在这套“写真集”里,都可以直观地看到。

我国科研团队绘制的全月地质图。(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供图)

  为什么要绘制这套“写真集”?

  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星体,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随着美国阿波罗、苏联“月球”、中国“嫦娥”等探月活动的开展,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水平前所未有地提升。

  “月球地质图是月壳表层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信息的综合表达,能够集中、直观地呈现人类对月球的观测、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介绍,绘制月球地质图,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月球,也能为月球科研与探测,乃至月球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长期以来,国际上使用的月球地质图,主要是基于美国阿波罗计划获取的数据和资料。随着当前国际上月球探测研究的加速发展,这些月球地质图已明显滞后。

  “这些地质图中,精度较高的只有局部图,覆盖全月的只有1:500万的比例尺精度。”刘建忠说,这些月球地质图的绘制年代较早,人类近几十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有鉴于此,2012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提出开展新的月球地质图编研的设想。

  此后,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编研团队“十余年磨一剑”,绘成了这套“写真集”。

我国科研团队绘制的月球构造纲要图。(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供图)

  “编制月球地质图,需要月球起源演化理论的指导,也离不开现实观测数据的支撑。”刘建忠说,编研团队始终将地质编图与综合研究紧密结合。

  编研团队创造性地建立了“三宙六纪”的月球地质年代划分方案,建立了以内、外动力地质演化为主线的月球构造和岩石类型分类体系,构建了月球撞击盆地和盆地建造亚类的分类体系,搭建起月球地质图的“骨架”。

  我国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则令月球地质图“血肉丰满”。“这些数据为我们区分月海与非月海区域、识别撞击坑物质、分析盆地构造等工作提供了支撑。”刘建忠说。

  这套“写真集”精度如何?

  得益于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的高精度,这套“写真集”的比例尺为1:250万,精度达到此前月球全月地质图的约2倍。

我国科研团队绘制的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供图)

  这套图集包含一幅月球全月地质图(主图)、一幅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一幅月球构造纲要图和30幅月球标准分幅地质图。

  在主图上,可以看到全月12341个撞击坑、81个撞击盆地,辨别出17种岩石类型、14类构造。人类探测器着陆点、特殊高程点等一些特殊要素,在图集中也有显示。

  “目前,该图集已集成至我国科学家搭建的数字月球云平台上,未来我们还将编制更高精度的月球地质图,服务于月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刘建忠说。

  来源:新华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西龙胜龙脊古壮寨开耕节爬梯田比赛趣味十足

仁爱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无人岛礁。中国同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五条明确规定,应维持南海无人岛礁“无人无设施”状态。1999年5月9日,菲律宾军舰“马德雷山”号非法“坐滩”仁爱礁。在中方提出严正交涉后,菲多次承诺会拖走非法“坐滩”军舰,并称不会做第一个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国家。但25年过去了,菲律宾仍未拖走该舰。

东莞发布超4300个岗位 薪资普遍在5000元以上

此外,青海油田强化气区措施库建设、分级优选,对各个采气单位措施进行论证排队、效益优选,对增产效果最好、周期短、低成本的区块优先实施。据悉,青海油田优先实施防砂措施,目前完成73井次,日增气70万立方米。(完)

(聚焦博鳌)从AlphaGo到ChatGPT,人工智能“奇点”或将加速到来

作为评委,艺术家徐冰说:“谈到艺术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我总觉得孩子和艺术之间有一种更近的距离。因为孩子在没有接受完整的文化改造之前,自身带有一种非常天性的、对世界感知的能力,而这些其实是艺术最值得追求的东西。”

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

过去这一年,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也在逐渐壮大。他们活跃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是引领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成卫东也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广泛的应用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上。

多地降水量破4月历史纪录,华南的雨还要下多久?

作为一名“从小没见过雪”的选手,邱习杨说,与儿童时期就开始雪上训练的北方运动员相比,他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寻找“雪感”。在滑雪这样的极限项目中,伤病也在所难免,“有过肩膀骨裂,歇了两个月,接着继续比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