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美之家s

时间:2024-04-30 20:51:16 作者:习近平将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 浏览量:68248

  从2020年起,“耳朵经济”这一概念便火了起来。相比于视觉刺激为主的“眼球经济”,“耳朵经济”具有更强的伴随性,这也给了资本无限的想象空间。

  然而,作为在线音频行业的龙头,喜马拉雅的上市之路,却十分坎坷。

  近日,喜马拉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这已经是喜马拉雅第四次冲击IPO了。而这一版招股书,喜马拉雅终于在去年实现了盈利。

  对于四闯IPO的喜马拉雅,红星资本局将通过拆解企业“收支”的方式,探讨喜马拉雅是如何实现盈利的?想象空间究竟如何?以及,曾经备受追捧的“耳朵经济”,究竟价值几何?

  收入端

  核心业务三大块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喜马拉雅分别实现营收58.6亿元、60.6亿元、6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1.06亿元、37亿元、37.3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7.18亿元、-2.96亿元及2.24亿元。

  目前喜马拉雅的营收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订阅、广告、直播、创新产品及服务。

  2023年全年各项收入占总营收比分别为51.7%、23.1%、18.4%、6.8%;可见订阅付费是目前喜马拉雅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以下,我们将会对企业的分业务展开具体分析,探讨各分业务能为喜马拉雅的未来带来多大空间?

  1、订阅收入:

  订阅服务总收入上涨

  付费率下滑

  对于喜马拉雅的订阅收入板块,该业务营收增速较缓,对总营收的贡献也基本维持在五成左右。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喜马拉雅订阅服务收入分别为29.92亿元、30.81亿元、31.89亿元,占总营收比分别为51.1%、50.8%、51.7%。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付费点播收入业绩持续下滑,从2021年的10.58亿元下降至6.94亿元;对营收的贡献也从2021年的18.1%下降至2023年的11.2%。

来源:招股书

  从业务模式来看,对于喜马拉雅而言,想要获得更多的订阅收入,有一个前提、两个方法。一个前提是平台的内容足够优势;两个方法是,要么平台的付费用户足够多,要么单个用户的付费金额足够高。

  但这两个方法又像是在“走钢丝”。因为付费率的上升,一般通常需要“低价”来刺激消费者;而选择“涨价”,则会让用户“退订”,导致付费率下降。

  以会员订阅为例,招股书显示,从2021年~2023年,喜马拉雅移动端付费会员的付费率分别为12.4%、12.6%、11.6%,付费率在2023年有所下降,意味着愿意购买会员的用户占比变少了。 

  再看单用户每月付费金额,2021年~2023年分别为11.2元、12.5元、13.4元,用户付费金额在持续增加,说明喜马拉雅会员费正在悄悄变贵,这或许也是付费率下降的原因。

来源:招股书

  2、广告收入:

  比起视频类广告具有天然局限

  广告的本质是流量经济的变现,喜马拉雅的广告主要是展示广告、音频广告及品牌推广活动等形式。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喜马拉雅作为音频平台,做起广告业务,会受到较大的天然局限。

  首先,从平台特性来看,不同于视频广告,音频广告呈现形式较单一,广告效果也欠佳,因此广告议价权也较低。

  其次,站在用户角度,音频广告带给用户的体验也比较差,用户更难以接受音频广告。

  具体业绩来看,招股书显示,从2021年~2023年,喜马拉雅广告收入14.88亿元、14.49亿元、14.23亿元,广告业务收入有所下滑,对总营收的贡献也在持续降低。

  3、直播收入:

  “基本功”还不稳

  做直播,显然如今已经成为了各家流媒体平台的“基本配置”。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喜马拉雅平均每个直播付费用户的每月付费金额分别为637.3元、614.6元、735.6元,这个数据在2023年有所增加;但与此同时,2023年喜马拉雅直播收入却在下降;2021年~2023年,直播收入分别为10.01亿元、11.55亿元、11.34亿元。

  也就是说,虽然直播间内,单用户的付费金额上去了,但愿意付费的人却变少了,导致总收入下滑;这也意味着直播业务对于用户来说,吸引力在下滑。

  总的来说,目前喜马拉雅的直播业务,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用户认可度都欠佳;而在直播这个主播分成成本高、内容不确定因素多、监管层面严的生意,喜马拉雅依旧会面临不小压力。

  成本端

  “省”出了利润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喜马拉雅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7.18亿元、-2.96亿元及2.24亿元;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

  不过,在营收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喜马拉雅能赚钱,主要还是靠“省”。

  1、对员工层面的“省”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员工福利开支已经连续2年下降。从2021年的1.92亿元,下降7.5%到2022年的1.77亿元,再下降34.9%到2023年的1.15亿元。

  一方面,喜马拉雅对管理层主动降薪。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余建军、董事李兴仁及董事沈结强的“薪金、工资及花红”分别从2022年的375.9万元、208万元、190.9万元减少至2023年的179.8万元、106.6万元及109.9万元。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喜马拉雅的员工总数从2021年末的4342人,降到2022年末的2883人,再降到2023年末的2637人,人员持续缩减。

来源:招股书

  2、对营销费用的“省”

  一直以来,喜马拉雅的“销售及营销开支”都较高,这部分主要包括渠道推广开支、品牌及广告开支、支付给分销商及其他平台的佣金,以及销售及营销人员的员工福利开支。

  总之,这部分费用主要就是“花钱买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并扩大用户群。

  然而招股书信息显示,喜马拉雅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已经连续2年下降。从2021年的26.3亿元降到2022年的21.15亿元,再到2023年的20.7亿元,2年间共减少了5.6亿元,降幅为21.29%。

  与此同时,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从2021年的44.9%,下降到2023年的33.6%。

  然而“销售及营销开支”费用的持续减少,是否会让喜马拉雅吸引用户和广告客户的能力变弱,对于品牌知名度及内容渗透率产生影响,这也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3、对收入分成的“省”

  收入分成成本指喜马拉雅根据收入的协定百分比向内容创作者及第三方IP合作方付款。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喜马拉雅收入分成成本分别为15.98亿元、16.54亿元,占总营收比分别为27.3%、27.3%;而到了2023年该项费用下降至14.41亿元,占总营收比也下降至23.4%。

来源:招股书

  作为一个高度依赖优质内容的平台,喜马拉雅之所以能坐在这个位置,很重要的原因是内容足够丰富、优质。如今收入分成成本的下降,是否会影响品牌内容的吸引力,从而影响用户的付费意愿,这同样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从最新招股书信息看,喜马拉雅在研发投入等方面也有所降低,总之,喜马拉雅能都实现扭亏为盈,主要是靠企业“降本”。因此可以说喜马拉雅能实现盈利,主要是“省”,但在“开源”方面,企业整体比较局限。

  小结:

  喜马拉雅的确在去年盈利了,但相较“开源”,更多的努力是“节流”。如何吸引用户、留住用户、让用户付费,是喜马拉雅需要面临的长期挑战,而这种挑战来自用户的使用习惯、付费意愿仍需挖掘,而这背后则需要喜马拉雅持续地投入,但资本或许不会给喜马拉雅太多时间。

  红星新闻记者 刘谧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刘国跃:以一体化、数字化、国际化保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坚持向严管要保障,振奋“进”的精神。在思想上求“变”。开展“广州走在前、花都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在工作上求“快”。在标准上求“高”。围绕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落地、重大改革事项等实行揭榜挂帅,选树一批干得好和干得坏的典型,形成抓两头、促中间的好局面。

持续降雨 广西应急部门紧急避险转移人口600人

朝阳公安分局三里屯派出所在北三里屯社区一出租房屋内查获违法犯罪人员。经查,出租人田某未按规定登记承租人身份信息,未定期检查房屋使用情况,致使房屋存在治安隐患。

厦门全面提升城市信用水平实现新突破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3月25日0时46分,鹊桥二号中继星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在距月面约440公里处开始实施近月制动,约19分钟后,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中国航空学会成立60周年 启动“雏鹰启航计划”

特区政府发言人当时表示,香港的整体评分显著上升,而且在营商环境、人力资本、金融业发展水平,以及声誉和综合等四方面的排名上升至全球第4名,反映在新冠疫情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持久优势和韧性获得肯定。

西藏八宿县:奏响春耕春播序曲

创新推出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平安汲取10余年保险及医疗行业运营管理经验,覆盖金融、医疗、科技等多个业务条线,通过赋能个人金融客户、企业客户并打造旗舰互联网医疗平台三个方面构筑自身的服务壁垒,将差异化的医疗养老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提供性价比最佳的医疗养老服务,形成独有的盈利模式。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