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Sm踩踏视频

时间:2024-04-30 04:37:58 作者:“AI+教育”,下好先手棋 浏览量:76747

  中新社呼伦贝尔2月21日电 题:“十四冬”观察:冬运赛场也很“国际范”

  中新社记者 邢蕊 邢翀

  在20日的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十四冬”冰壶混双决赛正酣,引人关注的除了场上运动员,还有看台上一群来自俄罗斯的观众。

  14岁的伊戈尔第一次来到中国,就遇上了中国最高水平的冰壶赛事,这让本是“冰壶迷”的他直呼过瘾。“我们知道中国要举办冬运会,特意来看比赛,这里的天气和俄罗斯一样寒冷,冰雪资源非常丰富,而且这里的人们都很热情,运动员的水平很出色。”

  两年前的北京冬奥会,让伊戈尔和他的家人了解到冰雪运动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后冬奥时代”中国首次举行全国冬季项目大型体育赛事,“十四冬”赛场也有着浓郁的“国际范”,如伊戈尔等国际友人,正在亲身感知着中国冰雪运动的新意新象。

2月20日,“十四冬”冰壶混双决赛现场,引人关注的除了场上运动员,还有看台上一群来自俄罗斯的观众。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罗杰·科尔来自加拿大,他是“十四冬”短道速滑赛场的一名裁判,第一次在中国冬运会的执裁经历,给这位经验丰富的国际裁判留下了深刻印象:场馆完全达到国际赛事标准、观众的热情超乎想象、赛事工作者非常友好……

  更让科尔称赞的,是中国短道速滑选手的竞技实力。本届赛事孙龙成就“四冠王”,包揽了男子三个单项冠军,比赛中多次表达出立足冬运、向国际赛场看齐的目标。科尔说,“十四冬”证明了,中国运动员完全具备同国际选手竞争的实力。

  来自保加利亚的伊万诺夫有着同样的观点。作为“十四冬”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比赛裁判长,他认为“十四冬”的场地和组织工作达到了世界杯级别的水平。“这里有我见过条件最好的训练场地,一切都与我十五年前来中国时大不相同,中国顶尖选手拥有在国际上竞争奖牌的实力。”

  服务于米兰冬奥会备战参赛目标,为让中国运动员更加适应国际裁判的判罚尺度,“十四冬”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重点项目上邀请了部分高水平外籍裁判来华执裁。科尔、伊万诺夫等国际知名裁判到来,推动着“十四冬”赛事设置与国际接轨、竞技水平向世界看齐。

“十四冬”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重点项目上邀请了部分高水平外籍裁判来华执裁。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通过“十四冬”这一窗口,也让外界又一次看见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十四冬”期间,俄罗斯打蜡师阿娜斯塔西娅·伊万诺夫娜承担着运动员雪板的打蜡和养护工作。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次参加中国冬运会,她在工作结束后会走走转转,“中国的春节文化特别吸引我”。

  “非常幸运,我的工作可以保障雪板的光滑度,有助于运动员提升成绩,‘十四冬’不仅展现了中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还激发了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这正是‘十四冬’的魅力所在。”伊万诺夫娜说,她在赛场内外拍了很多照片,回去后要把照片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把中国文化介绍给更多人。

  科尔在离开呼伦贝尔前同样恋恋不舍,他已经为家人准备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希望今后有机会再来中国,相信这里的冰雪运动将深入发展;观看完“十四冬”赛事,伊戈尔下一站计划前往满洲里,“要继续深入感知中国”。(完)

【编辑:苏亦瑜】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重庆火车站将于4月12日起实行第二季度列车运行图

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十大热门城市有北京、上海、南京、苏州、天津、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和杭州。因为亚运会正在进行,所以这个假期杭州的客流量会大增,估计很多人都会去打卡。

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开放 用考古成果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在专注于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刘媛的团队还致力于蔬菜病虫害的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研究。刘媛介绍,这项技术可以使蔬菜在一个生长季节里至少减少3到4次的农药用药量。“近年来,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和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下,我们集成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主要蔬菜病虫害全程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也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我觉得我们的工作特别有意义。”在谈及获奖技术时,刘媛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李永森:调降印花税为何是活跃资本市场的现实举措?

李家超在发言中表示,该学院的成立是为了帮助全球反贪斗争。它将为香港和世界各地的反贪人士提供反腐败培训课程。该学院还将为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反贪专家提供国际研究和交流中心。

王沪宁会见英国两党议员代表团

第一次到昆山的唐健彰,与小学时在岛内玩飞盘的朋友重逢。“他乡遇故知,说起我们小时候一起比赛的事,童年的记忆一点点涌上心头,令人感慨万千。明年的成都世运会上,飞盘也是比赛项目之一,我希望到时还能来大陆观赛,并争取每年都到大陆走走,和大陆的飞盘选手切磋技艺,看看大陆的发展。”他说。(完)

城管执法人员抢走摊贩钱盒子?官方通报

许宁宁,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外交学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1年-1990年在政府经济部门工作,1991年至今专门从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促进工作。出版《中国—东盟历史性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许宁宁:中国—东盟“零关税”日记》等24本经济学著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