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跟女王国产

时间:2024-04-30 03:30:57 作者:甘肃研学旅行主题推介活动在西安举办 共同打造陕甘研学文旅圈 浏览量:71855

  中新网银川3月17日电 题:宁夏“守”艺人指尖“塑”百态“寄”乡情

  中新网记者 于晶

  一块泥巴,通过揉、捏、搓、刮、刻就变成了村头聊天的妇女、炕头打牌的汉子、嬉戏玩耍的孩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泥塑传承人王永红的手中,这些泥人有了一张张生动的脸庞,或大笑、或低头思考,仿佛有了生命。17日,记者走进王永红的工作室,走进一个由泥土精心雕琢的世界。

王永红的泥塑作品。受访者供图

  “人物的头部塑造,就像做加减法一样,多一步少一步都会让形象发生变化。”与泥塑结缘已有30余年的王永红说道。造型生动的泥人作品铺陈在展架上,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工作室内仿佛回响着泥人们的对话和欢歌笑语。

  作品《开脸》中,一位老妇人拿着丝线,给待嫁的姑娘开脸,老妇人看上去特别慎重,姑娘则一脸幸福;《庄户人》中,一众人坐在大树下、石碾子旁,有的端着碗,有的蜷着腿,有的捂着袖口……王永红说,这些题材,都是她记忆中的庄户人最为本真的样子。

  王永红的“泥塑”来自农村生活。作为黄河边长大的孩子,王永红的泥塑属于黄河泥塑。据了解,黄河泥塑的材料为黄河红胶泥,不加任何辅助原料,通过打碎、晾晒、过筛、泡制、摔打、揉捏等完成精细的炼泥过程,再制作成各种泥塑作品。

  “小时候,没啥玩具,那会儿,捏个泥人都能当个宝贝玩很久。”回忆起童年,今年56岁的王永红记忆犹新,乡下的一草一木,乡亲们淳朴的笑脸总是在她眼前浮现。

  王永红指着桌子上几个泥人小孩,他们或背或扛,或牵着骆驼驮着一捆捆甘草,嘻嘻笑笑的。“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王永红说,以前勤工俭学,经常去山里采中药材,麻黄、甘草、苁蓉等。往昔的情景被王永红以泥塑的方式重现。

  出于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2006年,王永红开始创作“一个村子的故事”系列作品,她以黄河岸边人物和历史记忆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场景式的泥塑作品,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居住在黄河岸边孩子们的生活场景、童趣游戏和街巷市井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一一呈现。

  《村长》《媒婆》《回娘家》《山里娃》《开脸》《庄户人》等一系列作品,具有浓郁宁夏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未经染色打磨的红胶泥透着质朴的年代感,配上憨态可掬的人物表现的生活场景,瞬间将人们拉回到几十年前的生活情境。

  王永红的农村题材泥塑作品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还走出了国门,先后代表宁夏参加法国、葡萄牙、德国、比利时等一些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传播和传承泥塑手艺,王永红还开设了泥塑课堂,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我的梦想是用泥巴建一个老村子出来,以后所有老村子都消失的时候,人们还能通过我的作品,回忆起自己当初的生活,找到独有的那份乡愁。”目前已经做了近2000件作品的王永红说,她会一直做下去,村子的题材永无止境,村子的故事,讲不完。(完)

【编辑:刘湃】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澳大利亚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新春招待会暨部省合作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我的团队现在可以算是最全的——体能师就有两位,一位负责康复体能,另一位负责平时训练的体能,然后还有队医和科技助力的工作人员。”

此次演练中,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共调集1支省级重型地震救援队、6支市级重型地震救援队共449名消防救援人员、92辆救援车、42563件(套)器材以及20321(套)保障物资,围绕演练及会操共19个科目开展实战演训。深圳公益救援队、广东救援辅助队、广东蓝军救援队、广州粤鹰救援队、汕头蓝天救援队等10支社会应急力量和属地公安、医疗、供电、通信、环卫等单位也联动参与。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副馆长严俊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据介绍,历经多年发展,地热供暖已成为河南的一张名片,在管理模式、产业模式、技术模式、运行模式方面都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河南特色”。“十四五”期间,河南将大力发展中深层地热供暖,打造四个千万平方米级地热能供暖集中连片示范区。

(人权行动看中国)新疆“北鲵妈妈”:坚守无人区21载 保护“极危”远古精灵

其中,中越“跳动非遗”2024广西少儿影视舞蹈创演大会将结合影视、非遗文化、传承、创新、互动等多种元素,设置了舞蹈、声乐、口才、民族传统非遗技艺、现代艺术等参赛项目,将充分展现中越少儿舞蹈新貌,全方位展示中越民族风情和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

食品生产日期标签 怎么才能让人“看得见”?

茶,清新雅致;酒,浑厚香醇。其味迥异,却各有千秋,激发人们诸多联想与心得。从茶到酒,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多样性,以及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之道。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