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味棉袜运动鞋

时间:2024-05-03 19:48:44 作者:南非:三大国有企业过去五年因腐败等问题损失数十亿兰特 浏览量:73237

  最近,“大黄山”的概念,被安徽频频提及。

  4月16日,推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新闻发布会举行,透露安徽将按照“五年见成效、十年成规模”的建设步骤,推动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升级。就在不久前,安徽高规格举行大黄山建设推进会,明确要持续擦亮“中国黄山、世界黄山”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黄山,这里的“大黄山”,涵盖黄山、池州、安庆、宣城4个省辖市全域,国土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四座城市需要协同联动、资源耦合,才能更好地抱团发展。这里面,交通无疑是先行条件。

  近日,备受关注的池黄高铁已转入试运行阶段,4月底有望正式开通。它将连接安徽“两山一湖”核心景点,堪称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实际上,不只池黄高铁,近年合福高铁、杭黄高铁、昌景黄高铁等先后建成通车,为文旅资源富集的皖南地区带来极大利好。

  这背后,正是安徽大力打造世界级“大黄山”的迫切。作为安徽文旅最响亮的名片,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的黄山,一度陷入旅游转型缓慢、文旅吸引力减弱的困境。如今,随着“大黄山”这一超级IP加速落地,叠加改写区位格局的高铁机遇,能否撬动安徽文旅出圈?

  一条黄金旅游线

  公开信息显示,池黄高铁正线全长约1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设池州、九华山、黄山西、黟县东4座车站。

  作为武汉至杭州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池黄高铁在池州站与宁安高铁联接,在黟县东站与杭昌高铁杭黄段联接。正式开通后,将结束安徽沿江地区的安庆、池州等地与黄山地区无高铁直达的历史。

图片来源:中国铁路

  通过池黄高铁进一步延伸,池州、黄山则有望成为合肥、武汉、杭州三大中心城市联通的重要节点,拉近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时空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高铁线路开通对当地还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从地图上看,仅百余公里的池黄高铁横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一举串联起安徽文旅的重磅王牌“两山一湖”,即黄山、九华山两大5A级景区和太平湖4A级景区。线路开通后,杭州、上海到九华山,武汉到黄山均只需2~3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大大提高景区通达性。

  而作为黄山、池州两市之间的首条高速铁路,这条黄金旅游线的含“金”量远不止“两山一湖”。

图片来源:《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公开资料显示,黄山市是徽商故里、徽州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56家61处A级以上景区,其中5A级3家8处、4A级22家;全市310处国家级传统村落、492处省级传统村落,4072处历史建筑,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安徽首位,独拥文化自然“双世遗”、历史文化“双名城”。

  池州市境内拥有1个5A级和17个4A级景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杜牧笔下“牧童遥指”的杏花村、享有“中国鹤湖”之称的升金湖、“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牯牛降(位于池州市与黄山市交界处)都坐落于此。

  不仅历史性打通安徽省内两大旅游城市,沿着池黄高铁横向延伸,还可进一步连通黄鹤楼、西湖、黄山、太平湖、九华山、西递、天柱山等诸多知名景点,在更大范围内推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文旅资源互通。

  一个世界级IP

  随着池黄高铁开通,黄山市将实现所有区县通高铁,也标志着大黄山区域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在当地看来,这或将成为改写命运的一次重要契机。

黄山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1979年,邓小平同志登上黄山并发表著名的“黄山谈话”,黄山乃至整个中国旅游市场化发展的序幕由此掀开,同时也奠定了黄山作为中国现代旅游启蒙地的地位。

  多年过去,作为传统旅游胜地的黄山却一度陷入靠天吃饭、门票依赖、体验单一等质疑声中,成为不少人口中“老气横秋”“被年轻人抛弃”的“过气”景点。

  外界的遗憾与惋惜,不仅因其坐拥足以傲视群雄的文旅资源,也与其背靠长三角大量优质消费群体,却没能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有关。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安徽文旅给人留下的印象——和其所处的区位类似,尽管资源禀赋高、市场空间可观,但不南不北、不东不西,最终形成“不温不火”的尴尬局面。

  “随着高铁时代全面来临、交通能级显著提升,黄山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处在崛起赶超新风口,迎来大有可为新阶段。”2021年9月,黄山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黄山已经摆脱地理空间的偏居一隅,更要摆脱思想空间的偏安一隅,勇敢担起大黄山的新使命。

  有媒体评价,“靠天吃饭”这么多年,黄山开始如梦初醒。与此同时,一盘更大的棋局加速酝酿。

  按照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会产生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大黄山”,正是在这样的期待中应运而生。

  2022年2月,安徽发布《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大黄山”概念。同年11月,黄山、池州、宣城、安庆4市联合发布“大黄山宣言”,在构建一体化体系的多个方面达成共识,明确将打破市域界限,走上携手发展的共进之路。

  2023年,安徽先后召开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审议通过《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将大黄山打造成为世界级品牌;今年3月,安徽又高规格举行大黄山建设推进会,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加快打造世界级大黄山IP已然上升到空前高度。

九华山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当地的谋划中,“大黄山”旨在通过跨区域联动发展,推动优质资源“串珠成链”,并深入对接广阔的长三角市场,最大程度放大资源组合的乘数效应。

  一个十年目标

  4月16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明确“五年见成效、十年成规模”的建设步骤及目标——

  2024年到2028年,大黄山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六大高端服务业发展加速,建成3家以上国际性会展中心场馆,四市分别新建1~2家国际品牌酒店等;

  2029年到2033年,大黄山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到2033年,大黄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0亿元,六大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接待国内游客超过6.7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7900亿元……

  数据显示,2023年大黄山四市生产总值约7000亿元。其中,黄山市经济规模和增速在长三角41市中双双垫底,池州市经济规模居倒数第二;同年,四市接待国内游客2.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57.5亿元。

安徽宏村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意味着,无论经济规模还是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都要在十年间翻一倍以上。

  高难度的目标设定,也显示出安徽省级层面对大黄山寄予的厚望。用当地媒体的话说,大黄山地区虽拥有好山好水好文化,但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胜势,也没有助力安徽成为旅游强省。

  安徽大学教授、安徽省旅游学会副会长李东和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指出,安徽资源禀赋优越,但旅游产业一直大而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地方仅满足于景区的人气和门票收入,旅游产品供给侧与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侧脱节,难以满足当下旅游者对于“大尺度”旅游的需求。

池州夜景 图片来源:安徽日报(张延鹤 摄)

  在此背景下,当地明确大黄山建设的核心任务:推动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升级,推动旅游产业向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延伸,打造六大高质量现代服务业集群,带动高端绿色的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发展。

  为支持推动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理事会签订共同设立大黄山产业投资基金协议,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大黄山产业投资基金;同时,与民生银行签订共建大黄山战略合作意向性协议,未来五年,民生银行给予大黄山建设不少于3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

  此外,在建立大黄山城市联席会议制度方面,明确将由大黄山四市轮值牵头,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重点强化产业协同、基础设施协同、高品质公共服务协同和政策协同,统一开展双招双引、市场营销等活动。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曾经,一首《我的中国心》传唱大江南北,也让黄山名声在外。如今备受期待的是,作为大黄山首轮轮值方,黄山这次又将如何“打响头炮”?

  记者|程晓玲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江苏宿迁发布通报严禁在冰冻低温天气哄抬物价 最高可罚500万元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里最有力的一架。去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2.5%,起到了拉动经济的“顶梁柱”作用。“今年,如何顺应新型消费趋势、激发消费潜力,对能否实现GDP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至关重要。”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沈建光说。

江西庐山现雾凇、瀑布云等多种气象景观

何为数智缅怀?走进体验空间,270°显示屏结合光影效果,营造出“沉浸式”追思场景。在AI数字人(智能光脑)“小无”的指引下,缅怀者可体验个性化告别仪式、疗愈祈福、纪念日追思等服务。

神十八航天员李广苏:期待每秒7.9公里速度与激情

汉内斯·菲尔纳: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漫长,并且始终是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历史证明了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多样性和统一性。既多样又统一,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

(寻味中华 | 文博)沿千年航海足迹 觅丝路货币变迁

张昆认为,要想更好整改头部主播带货乱象,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头部主播的监管,明确头部主播的法律责任。主播的身份有可能是直播运营者,也有可能是直播营销人员,甚至有可能替代销售者的角色。主播身份多变,要明确每个身份所涉及的法律责任。这是主播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头部主播也是如此。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吉林市(陨石)博物馆馆长才旺介绍,该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公立陨石博物馆,收藏着重达1770千克的“吉林一号”陨石,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石陨石。“熊头”等陨石的到来,也是中外陨石领域频繁交流的最新案例。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