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美论坛

时间:2024-05-07 10:25:36 作者:中国和古巴将于5月17日恢复直航,北上广居民搜索热情较高 浏览量:76015

  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日前发布消息指出,2023年2月以来中国新冠疫情呈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目前新冠及其他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部分省份登革热处于高发季节,个别南方省份流感疫情呈上升趋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9月7日表示,今年的流感形势不容乐观,需正确认知流感危害,走出流感疫苗接种误区,现在就是接种流感疫苗的大好时机。

  中国疾控中心9月5日发布的新版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介绍,今年2月中旬至4月底,我国呈现一波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的流感流行季,强度略高于新冠疫情前的自然流行年份,而新冠疫情仍持续一定水平,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负担的有效手段。

  如何判断是感冒还是甲流?

  普通感冒,指以打喷嚏、咽痛、咳嗽、低热、头痛等不适为表现的一类疾病,通常症状轻微而且多数能够自己恢复。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颤、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能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能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甲流,潜伏期通常在1~3天,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与头痛,也会有一些较轻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流涕、咽痛等。

  流感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黏膜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比如手触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接触口鼻也可引起感染。

  人群普遍对流感病毒易感,大多数为自限性。部分人群感染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包括:60岁及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等。

  如何预防流感?

  1.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建议老人、孩子和有基础病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2.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3. 建议大家在人群聚集或密闭空间的场所还是要规范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

  4. 一些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手段,也是预防流感的手段。如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等。

  另外,服用奥司他韦预防或治疗甲流须遵医嘱,勿自行服用。

  支原体肺炎又是啥?

  支原体感染在今年6月至7月出现了一次小高峰,8月下降后,9月又现增加趋势。由于支原体感染容易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所以家长要注意。

  肺炎支原体不属于细菌,也不属于病毒,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能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

  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因此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抗生素,都无法杀死它。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全年发生,儿童是肺炎支原体易感人群,易在幼儿园、中小学校等人员聚集的环境中暴发流行。

  支原体感染主要是经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出现相关症状后,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诊。

  特别提醒低龄儿童的家长们,出现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时候,孩子发烧可能没有很严重,但是出现喘息、呼吸困难、锁骨位置出现凹陷,也就是孩子在吸气的时候锁骨有一个坑、吸气时出现鼻塞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如果感染了肺炎支原体,以后可能还会再次感染。

  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流行季节,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去过公共场所,回家后认真洗手、洗脸,注意手卫生。

  学校、幼儿园也要注意室内通风,一旦有孩子患病,尽量居家休息、治疗直到症状消失。

转发提醒!

  中国新闻社(CNS1952)综合中国新闻社(记者 王祖敏)、“中国疾控动态”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客户端、“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等

  编辑:梁静

  责编:彭大伟

【编辑:叶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阳江核电站年度上网电量首破500亿度

在书店的货架前,王义正和几位书友讨论着店里下一步的改造计划。“老书友都知道,常来常新,我母亲仍在不断收藏旧书,我和我爱人也时常会有装扮、改造书店的新点子。”王义说。

汇源果汁或将退市

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因此,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首先,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文化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人既是自然存在物,也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即是说“人是文化的存在”。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生存方式出发,认为人的实践是一种“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人类自身美好生活世界的。因此,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文化是实现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现实条件。文化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追求进步、探寻本质的结果。其次,文化引领美好生活。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需要文化的方向引领和保驾护航。一方面,“两个巩固”有力抵制了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为人民提供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方向指引和精神动力。最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等功臣为准新兵上好第一课

春节期间,“北上”扫货的港澳居民成为一道“风景线”。相比2023年同期,香港居民春节期间微信内地消费交易笔数增长近5倍、交易金额增长超3倍,港澳居民使用支付宝内地消费金额上涨一倍。

2024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下一步,宁波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将进一步完善观察站工作机制,并与公检法司机关、综合执法部门相关平台实现共建共享、集成融合,强化问题闭环解决,为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作出更多人大贡献。(完)

8月8日全民健身日前后,云南各级体育部门充分利用地域、民俗、文化、生态等特色,相继开展了众多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更新传统发展观念,以体育赛事带动民俗文化传播,突破传统的“观光型”旅游,给外地游客与当地居民带来“人在景中赛,景在眼前游”的美妙体验,深度推进体旅融合,促进云南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