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王的高跟诱惑

时间:2024-05-05 01:50:51 作者: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 浏览量:61916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

  科技赋能+综合治理 旱碱地里种好中国粮

  人民网沧州8月21日电 (记者杨文娟)日前,走进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种植区,只见旱碱麦收割后的又一茬农作物——玉米,长势格外喜人。

  这还是当年“种粮难”的旱碱地吗?“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一行人来到这里,开始了探究“当地旱碱地如何改良和旱碱麦如何增收”之旅。

  黄骅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据《黄骅县志》记载,旱碱麦种植在黄骅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原始品种以‘小红芒’等为主,亩产仅有50公斤,产量很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发展科科长杨树昌介绍说,后来种上了冀麦32,产量达到150公斤,“但是黄骅临海,雨水大时,冀麦32品种株高超过1米,大风吹过,麦子就会倒伏,严重影响收成。”

  对此,黄骅人没有坐以待毙。数年时间里,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农技人员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开挖排沥沟排盐、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了土壤,改良了种植技术。

  据了解,历经多次选种和改良,目前黄骅市主要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亩产基本稳定在250—300公斤。现在,黄骅市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约13.26万吨。

  “旱碱麦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杨树昌说,近几年来,黄骅市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

  不仅是在黄骅,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沧州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品质。

  目前,沧州已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全市旱碱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22.37万吨。

  “现在,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面花等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旱碱麦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麦粒’。”杨树昌表示。旱碱地,这个曾经的“低产量”“秃地片儿”,如今已蝶变为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渤海粮仓”。(人民网)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走进柬埔寨

普及防火知识,提高防火意识。中队通过悬挂宣传横幅、设立宣传点、装备展示、发放宣传手册、林区携装巡护、进村入户等方式,向驻地广大民众重点宣传森林防火相关法律法规,详细讲解常见实用的森林防火知识和注意事项,引导民众牢固树立护林防火及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意识。

北京内蒙古劳务协作送岗位 企业求职者“双向奔赴”

盛睿安称,中国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市场,它不仅规模庞大,而且非常多元。“这是一个能够促使我们不断创新,从而为中国和世界不断创造价值的市场”。 中国对于全球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盛睿安直言,如果中国停止增长,那么全球经济的增长也将停滞。“我们坚信,中国不仅会持续增长,中国还将为全球经济的增长作出积极贡献。”(迟瀚宇 夏宾 制作 刘映含)

关仁山:记录变革中的乡土中国

在常德,传统非遗正焕发勃勃生机。它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以创新设计赢得游客青睐。行走河街,一个个非遗作坊里,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游客可赏、可购、可玩,也得以近距离感悟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与执着。

多地辟谣“按工龄退休”!退休标准到底是什么?

据上海警方表示,轨交警方立即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足额警辅力量会同地铁运营方开展动态调整客流疏导,在9号线沿线9座车站采取“只出不进”模式,在停运车站确保每站有警,及时清空车站乘客,并开启沿途公交短驳线路,安排从各站接至中春路站、松江南站站双向对开,站站停靠,疏散积压乘客。

不合理低价游为何禁不住 专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斩断灰色利益链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人们带着商品,还有思想,翻越帕米尔高原,穿过星罗棋布的绿洲或草原,经河西走廊或蒙古高原再往东,就是中华文明腹心地带。这一路,天山的汗腾格里峰、博格达峰,昆仑山的慕士塔格峰,都是重要的地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