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收奴

时间:2024-05-03 19:56:05 作者:时政长镜头丨逐梦苍穹 青春同行 浏览量:23809

  中新社岳阳11月5日电 题:“龙舟故里”湖南汨罗龙舟俏 加速“划进”海外市场

  中新社记者 傅煜

  经过倒模、粘合、组装五金配件等工序,一条有别于传统木质龙舟的“升级版”玻璃钢龙舟已见雏形。位于湖南汨罗屈子祠镇屈子祠村的龙中王龙舟制造厂,几名工人正对这条出口菲律宾的国际标准版22人龙舟进行最后的“软装”。

  就在几天前,8条产自这里的国际标准版12人龙舟被运抵深圳蛇口口岸,即将“驶”向泰国。“这是今年第4次出口。”该厂负责人邓高虎介绍,去年厂里接到的制造订单主要以国内为主,今年出口订单直接翻番,主要销往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并新增了荷兰、美国等欧美地区。

11月3日,湖南汨罗市屈子祠镇一龙舟制造厂工人正抓紧制作出口菲律宾的龙舟。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2300年前,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怀沙殉国成就千古绝唱,汨罗也因此成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两千多年来,汨罗江上桨声不断,端午龙舟文化在此代代相传。而今在汨罗,每个乡镇甚至不少村落都有自己的龙舟队,浓厚的龙舟竞渡氛围,也带动了龙舟制造业发展。

  随着疫情后各地龙舟赛事重启,集中了10余家龙舟厂的屈子祠村迎来造船旺季。“今年村里仅传统木质龙舟就销了四五百条,销量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创下近十年来最高峰。”村支书任卫国颇感自豪地告诉记者,作为龙舟名城,中国有六成龙舟产自汨罗,去年村里的龙舟还开始“划进”海外市场。

  为满足各界尤其是海外市场需求,当地制造厂家不断改进龙舟制造工艺。邓高虎表示,出口龙舟主要使用玻璃钢复合材料,较传统木制龙舟更为轻便、易保养,也更符合出口要求。在保留汨罗特有的龙头凤尾制式基础上,龙身外观会根据海外不同客户要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出口的单条龙舟售价在3000至5000美元不等。

  邓高虎发现,相较偏爱传统龙鳞图案设计的东南亚华人客户,一些欧美客户更倾向在龙身喷绘logo、文字或涂鸦等。在其拍摄的短视频中,此前出口美国的4条龙舟舟身精致地绘着“sunny side paddling club”等字样,国际范十足。“这位客户还特意回复邮件称‘中国制造very good!’。”

11月3日,湖南汨罗市屈子祠镇一龙舟制造厂,工人为龙头安装龙珠。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屈子祠镇是汨罗龙舟的“主产区”。同处该镇的汨罗市九子龙屈原龙舟有限公司也感受到市场的暖意。对于产品在海外市场的走俏,公司负责人许名南表示,随着中国龙舟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并成为一项国际性的体育比赛项目,如今赛龙舟已不分种族和地域,并呈现水上、冰上、旱地、泥地龙舟等多元化发展趋势,给龙舟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许名南透露,公司最近就向希腊一所学校出口了一批龙舟,客户反馈目前龙舟运动在当地校园十分盛行。因为许多国家参与龙舟赛项,今年的杭州亚运会也在各国刮起一阵“龙舟风”。“一家哈萨克斯坦龙舟俱乐部负责人告诉我,越来越多当地人开始爱好并参与这项运动。”

  在汨罗市龙舟协会会长李建军看来,作为世界公认的龙舟发源地,汨罗在海内外龙舟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取代。目前,当地龙舟出口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通过外贸公司在网络平台下单,希望今后能加强与老客户和国际体育公司的合作,让汨罗龙舟“划进”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与创新,因端午习俗而兴的汨罗龙舟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据悉,汨罗现有登记注册的龙舟制造厂23家,每年制造龙舟近万条,今年产值预计可达2亿元(人民币,下同)。“村里有200多人从事龙舟制作,年收入从4万元到20多万元不等。”任卫国说,“一舟难求”汨罗龙舟,让一方乡邻的获得感越来越强。(完)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江苏省泰州市副市长刘志明接受审查调查

2024年,该工程将迎来直流二期扩建工程,在前期已建600兆瓦换流容量的基础上再扩建600兆瓦,大幅提升工程正反向输电能力。(完)

谷神星一号遥九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镉镍蓄电池已护航17次神舟飞天之路。此次“神舟十八号”的主电源中,锂离子蓄电池接棒了“十七朝元老”镉镍蓄电池,锌银电池也再次进行了“延寿”。

台北黄河合唱团:从宝岛“唱”到黄河之畔

经查,李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券),无偿借用信贷客户车辆;侵占单位财物。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贷款融资方面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涉嫌受贿犯罪。

多次弹窗暗示存在风险 手机下载App还需厂商同意?

同时,深港澳青少年化身创意达人,在互动交流中一起激荡创意的火花,通过变废为宝、玻璃瓶DIY、扎染、纸泥艺术制作、环保共绘长卷等形式,将废旧物品转化为充满艺术气息的作品。

四川省原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巡视员钟吕坤被开除党籍

施行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稳外资24条”加快落地见效,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系列政策举措释放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号,受到包括德企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普遍欢迎。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