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伊轩女王新作品

时间:2024-04-27 10:49:40 作者:受权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四号 浏览量:70773

  新一轮人口争夺战,谁赢了?

  GDP万亿城市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人口增长的主力军。

  在全国26个万亿城市中,目前已有22个万亿城市披露2023年末人口数据(深圳、青岛、长沙及烟台暂未公布),其中除重庆外,21个城市都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人口增量合计达到139万人。

  过去这一年,万亿城市间的人口排位竞争也更为激烈——

  成都无限逼近北京,争夺中国人口第三城;郑州常住人口突破1300万人,不仅超过苏州跻身全国人口大市十强,还以18万人口增量夺走西安蝉联多年的“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合肥以增长21.9万人的成绩问鼎“人口增量第一城”,也成为距离千万级人口最近的城市。

  与此同时,不少万亿城市还在谋求继续扩大人口规模,包括冲击两千万人口的广深,和冲刺千万人口的南京、济南等。随着人口整体增长趋势放缓,这些城市该如何实现各自的增长“蓝图”?

  “第三城”之争

  放眼全国,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人的城市有且仅有四个——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四城间的格局也并非一成不变,其中备受瞩目的是北京、成都的人口第三城之争。

  2023年,成都常住人口达到2140.3万人,比上年增长13.5万人,增量居全国前列。同年北京常住人口为2185.8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一举扭转“六连跌”的下行趋势。

  过去十年,北京一直维持在2100多万的人口水平,同期成都人口则持续大幅增长。一增一减之间,北京与成都之间的人口差距由2013年超560万人收窄至2023年仅45.5万人。

  “未来,成都人口超过北京有很大可能性。”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认为。

  北京是全国首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今年2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表示,十年来,北京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首都功能持续优化提升。秦尊文认为,在减量发展要求下,未来北京人口不会再大幅增长。

  成都的情况则不同。秦尊文指出,作为西部大开发龙头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四川省会,成都近年来发展势头很猛,产业结构也逐步调整到位。

  随着产业建圈强链持续推进,目前成都已拿下9个国家级产业集群。根据规划,未来5年,成都将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优势产业,以及10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在秦尊文看来,拥有很强集聚能力的成都,未来仍有很大的人口增长空间。

  同为一线城市,广深人口规模还在持续扩张,也是“两千万人口俱乐部”的潜在候选者。

  按两市计划,到2025年广州常住人口将达到约2100万人,到2035年深圳常住人口预期目标则在1900万人左右。数据显示,2022年广深人口同时下降,常住人口分别为1873.41万人、1766.18万人。

  日前,广州率先公布人口回归增长,2023年常住人口达1882.7万人,增加9.29万人。当地媒体报道称:“人聚则城兴,人口的累积犹如一台强大的引擎,将推动广州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继续稳健前行。”深圳则暂未公布最新数据。

  广深能否顺利迈向人口目标?秦尊文表示,目前来看,广、深两地产业外溢趋势明显,过程中会带动人口外溢,未来人口增长的速度和空间会慢一些、小一些。

  北方谁领涨?

  相较上述头部序列,1200-1400万人口区间的万亿城市排位赛更为激烈,包括武汉、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杭州六座城市。

  其中,位于长三角的苏州、杭州,一直是近年来全国人口流入的主要目的地,也借此实现城市“升级”:《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杭州跻身超大城市行列,苏州成为特大城市。2023年,苏、杭常住人口继续保持增长,增量分别为4.74万人、14.6万人。

  天津则相反,2022年人口较2016年高峰期已减少80万人,缓解人口流失成当务之急。2023年,天津人口增长1万人,艰难止跌。

  六市中,同为国家中心城市、地缘相近的武汉、西安、郑州,排位更是你追我赶。

  2020年七普数据公布时,郑州、武汉、西安常住人口分别是1260.06万人、1232.65万人、1218万人(不含西咸新区-咸阳共管区)。这一年,郑州不仅是中部地区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也超越武汉晋级中部人口第一城。

  仅仅一年之后,武汉就再度反超郑州,夺回“中部第一”的位置。2021年末,郑州、武汉、西安常住人口分别是1274.2万人、1364.89万人、1287.30万人。郑州不仅被武汉甩开,还被西安超过(注:2021年6月,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到2022年末,郑州依旧“垫底”。

  直到2023年,形势开始转变。2023年,郑州常住人口增加18万人,达1300.8万人,不仅超过苏州跻身全国人口大市十强,还拿下西安蝉联多年的“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

  同年,西安、武汉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8.23万人、3.5万人,郑州与武汉、西安的人口差距进一步缩小至76.6万人、7.02万人。

  在外界看来,郑州背靠河南这个人口大省,在人口集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2023年人口首位度看,郑州(13.25%)比武汉(23.59%)、西安(33.09%)的潜力更大。

  但优势并不足以让郑州“躺平”。秦尊文表示,目前,武汉城区人口已超1000万人、属于超大城市,而郑州、西安仍属于特大城市。从城区人口角度看,武汉仍是三城中人口“含金量”最高的,且未来还将领先一段时间。

  眼下,竞争主要集中于郑州和西安之间。相较而言,郑州产业结构更偏向传统制造业,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更强;但另一方面,西安科教能力更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更好。秦尊文也提醒,郑州要持续引才,必须补上产业短板,在科技创新、产业高端化等方面持续发力。

  冲刺千万级

  在万亿城市序列中,千万人口似乎是一道分水岭。目前,合肥、宁波、佛山、南京及济南常住人口都在900万量级,正在冲刺千万人口。

  其中,合肥是最接近千万级人口的城市。身处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多年来,合肥人口腹地不断被争夺,不仅南京以“徽京”自居,还面临上海、杭州的虹吸。即便如此,合肥仍旧成为2023年的人口增长“黑马”。

  2023年末,合肥常住人口达到985.3万人,较2022年增加21.9万人,居万亿城市人口增量第一位。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21.9万人的增量中,除1.8万人是自然增长外,其余20.1万人全部是外地迁移而来的人口,足见合肥人口吸引力之强。数据还显示,2023年合肥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超35万人、创历史新高。

  秦尊文认为,合肥常住人口大幅增加,胜在“押宝”高新技术产业押对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第一大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合肥快人一步,2023年合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居万亿城市第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罗云峰接受城市进化论专访时表示,近年来,合肥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接近六成。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6万辆、同比增长1.4倍,居全国城市前五位。

  反观同处长三角的南京,作为GDP十强城市中唯一不足千万人口的城市,在秦尊文看来,这意味着南京人均GDP较高,一定程度上说明南京经济增长质量较好。一个例子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披露,南京排名百强城市第32位,领先于苏州、合肥等地。

  但另一方面,2023年,在长三角常住人口接近千万的四座城市中,南京人口规模和年度增量两项指标均低于合肥、温州、宁波,显然落后了。对此,秦尊文表示:

  南京可以进一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帮助传统制造业锻造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吸纳人口。但南京等省会城市,还是要以促进自身和整个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主要任务,对于人口增长则不必过于强求。

  当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必将有更多大城市迈向更高的人口能级。但人随产业走,人口流动背后,终究是地方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比拼。

  记者|刘旭强 编辑|卢祥勇 刘艳美 杜波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刘建超:外交官嘛,放到哪儿,就在哪儿战斗

“小朋友,不要在车厢里跑,当心摔跤!”“小朋友不要自己接开水,小心烫到……”席瑜婧总是面带微笑,不厌其烦的向车厢里的小朋友做安全宣传。

西藏各地举办活动纪念民主改革六十五周年

马先生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的工作人员。在得知与一名加拿大的患者配型相合后,他说,日常工作中经常目睹医生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场景,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平等仁爱是首要原则,无论患者民族、种族如何,都一视同仁。

文化中国行|国际友人爱上古文 大赞中华文化

据最高检披露的消息,此次出国访问的代表团成员中,还有上海市检察院检察长陈勇、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林贻影、湖北省检察院检察长王守安。

叙利亚危机爆发13周年 空心的村庄:战争仍未结束

双方同时讨论了当前的地缘政治危机。除重申支持乌克兰之外,对于新一轮巴以冲突,双方亦再度呼吁紧急停火,并表示坚定致力于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两国方案”。

西藏石刻艺术保护研究者格旺:“撬开”尘封在石头里的记忆

匈牙利是最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之一,而匈牙利派往中国留学的4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接收的首批外国留学生。“我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正值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那时的中国十分需要国际声援,而我们这些东欧的学生恰在此时由官方组织来到中国,这对双方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年轻的尤山度来说,这也是命运的转折点,从此,他的一生便与遥远的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