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丝袜美足 免费网站

时间:2024-04-27 10:00:15 作者:贝壳发布2023年度ESG报告:以长期主义为发展路径,迈向“安居乐业”新愿景 浏览量:11273

  插秧机一天可作业三四十亩地;无人机植保作业,一人一天可以管200亩地……

  3月19日,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种粮大户戴宏在家迎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总书记对于农机具和春耕物资的关注,戴宏详细介绍了他家的“种粮装备”。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就深入田间地头,话农桑、察实情,其背后有着大的现实背景。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中国人才几天时间没饿肚子?”“谁来养活中国?”习近平曾以此警示,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截至2023年,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二十连丰”,就在本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再次定下“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的年度目标。

  不过,在不确定因素愈发复杂的当下,求解端牢饭碗的大国“粮”策,依然是丝毫不可懈怠的大课题。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让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地”和“技”是两个关键抓手。习近平多次强调,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地”是根本。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耕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习近平一再强调的重中之重。

  此次湖南考察,习近平要求,确保春播面积,细化春季田间管理;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

  “技”是出路。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还是在科技。保证粮食安全,领先的农业科技是最大的底气。

  在湖南考察期间,习近平强调,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当然,有“地”有“技”,还要回答“谁来种地”的问题。

  “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进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真正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习近平道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徐洋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智慧管理系统实现“5G+北斗”实时定位、游客统一云上排队、游船启停智能控制、线上线下统一收银等功能,大大提升游客乘船游览的体验感。游览高峰日,坐船不用再全家排长队,一人扫描二维码,选择码头、游船,再输入手机号,如果前面没有人等候,就可以直接登船。

“夜宵顶流”小龙虾上市 预计4月价格达到最低点

多伦多4月11日电 (记者 余瑞冬)加拿大总理特鲁多11日在渥太华与正在访加的法国总理阿塔尔会晤。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确认,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年稍晚时将访问加拿大,并出席在加召开的首次法加部长会议。

中国赴黎维和部队在当地学校开办汉语班 搭起和平友谊之桥

同时,学校要提供安全饮用水,加强用水管网维护,做好饮用水水质检测,确保供水安全;做好食品原料和加工环节的监管,注意生熟食分开存放,彻底煮熟煮透,砧板、菜刀等厨房用具分开使用。

中国A股贵金属板块周四走强 本月累计涨逾13%

3月15日,记者提前探访“雕塑馆”,上博馆藏骨雕、玉雕、青铜器、木俑、陶俑、石雕造像等289件/套立体造型文物在此展出。其中,有三分之一为首次公开展出。

陕西濂水通报92岁老人烧秸秆被罚写检讨:退还罚金当面致歉

杭州3月22日电(记者 王逸飞)“在职称晋升上,我们将强化‘论文写在大地上’导向,深化农业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打破学历、资历等壁垒,支持农民申报高级职称,让更多‘土专家’拥有‘真头衔’。”21日,浙江省委农办主任,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