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收奴

时间:2024-04-20 03:55:59 作者:2024年印度大选第一阶段投票开始 浏览量:41404

  提到春耕春管,可能大家首先联想到的是在大江南北的田间地头上,农机穿梭,农民耕作的忙碌景象。然而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间写字楼里,一场别样的“春耕”正在进行。

  一棵数字树

  勾画科研攻关主模块

  写字楼里农事忙,这些“农活儿”是怎么干的呢?

  走进位于海淀区中关村的这间写字楼,记者看到,眼前的年轻人们正在电脑前忙碌着。正值春耕,他们手上有一堆“农活”要干。

  这群年轻人都来自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佳格团队。高学历、专业对口,他们聚在一起干农业,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从眼前这个树状协作图基本可以看出团队的架构:树根是多维大数据,由遥感卫星、气象、物联网等收集从天到地的农业数据,遥感团队、气象团队负责数据收集、预处理;树干是骨架,由遥感、气象以及人工智能人员组成团队建模,对基座数据进行分析;树冠是数据成果,长出田块位置、作物长势、灾害预警等信息。最后通过计算机工程师的搭建,一块块数字农田就出现在屏幕里。

  佳格数字春播服务团队负责人 顾竹:我们团队人不多,但是我们的数据服务已经覆盖到了全国4亿亩耕地,核心的因素其实就是我们后台的人工智能技术。

  信息技术赋能

  让农业生产焕发新活力

  用卫星遥感这类的高科技手段种地,这事听上去很酷,但真正大范围地应用起来,农业生产的成本会不会太高呢?

  佳格数字春播服务团队负责人 顾竹:现在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一直在蓬勃发展,已经完全能够支撑我们对于自己的农情监测,甚至是对全球的农情监测。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要去在实地勘查一平方公里的田地,其实要花费的人力还是比较大的,但其实这一平方公里的卫星影像,现在我们已经做到把价格打下来了,已经可以打到10块钱以内的价格。

  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正在让传统第一产业焕发新的活力。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吸引着和佳格团队一样的高知年轻团体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

  佳格如今已是农业领域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并成为农业农村部、供销总社和中国农业大学的社会化服务科技团队,农业数字化应用推广到了国内多个省份,遍及100多个县区。

  农耕新模式:卫星巡田 远程田管

  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农业生产,将给春耕带来哪些变化?循着农业数字化应用服务的足迹,记者来到了江苏海安。远在千里之外、身处写字楼的服务团队如何影响这里的农业生产呢?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这里是江苏南通海安的季和农场,大家现在看到我身后这块大屏是整个农场数字大田的智慧大脑。在这里,每一块地拥有自己的专属信息和数字编码,划分得整整齐齐,就像我们的身份证一样。

  佳格数字春播服务团队工程师 刘亮:季和农场一共47块田,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包括人工去勾画的形式,形成了数字化的建设,然后我们目前通过大屏能看到,我们整个农场的47块田地所有的基础信息。

  用卫星遥感监测农田,到底有没有用、好不好用?记者找到了这片“数字大田”的主人刘林。见到刘林时,他身穿呢子大衣、脚蹬皮鞋,不拿农具,与传统印象中的农民形象相去甚远。

  季和农场负责人 刘林:现在种地的话,其实有很多科技手段。比如说我们手机上有这个叫数字农场管家这个小程序。我们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每块田的长势,它的液位就是田里有水的话有多高的水,这样我们都能看到。

  与记者聊天中,刘林提到了一个词——液位。在农业生产中,液位测量多用于大田灌溉,主要是保障耕地中的沟渠水位处于正常值,不少不多、不旱不涝,刚刚好。

  季和农场负责人 刘林:电子田间水阀,我们可以远程打开水阀来灌水,遇到连场雨的时候它水位比较高,那我们就可以及时地打开田间水阀排水,及时地把田里的水排出去。

  遥感卫星联手

  地面传感器守护“数字大田”

  在我们的印象中,农业生产往往与面朝黄土背朝天密不可分,而如今,像刘林这样的新农人们,他们面朝的是屏幕,背靠的是数据。

  周卫是海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已经在土地上干了二十多年。他是刘林农场“数字大田”系统的谋划者之一,此刻他正像往常一样巡田。

  经验丰富的周卫凭肉眼就看出了小麦长势偏旺。而农场的技术管家刘亮用的则是现代化的装备。

  佳格数字春播服务团队工程师 刘亮:依托目前的这个家伙事儿,包括就是天上飞的无人机和田间的传感器,去更多地分析目前长势的一个情况。

  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与年轻的技术管家相配合,农事经验与技术手段相辅助。在周卫与刘亮的帮助下,季和农场负责人刘林现在一个人便可以管理农场的2000亩地。

  季和农场负责人 刘林:种地有点上瘾。

  记者:怎么说呢?

  季和农场负责人 刘林:就是说刚刚说的成就感嘛。

  推广"数字大田"经验

  助力农业生产更高效

  “种地上瘾、种地种出了成就感”,这是农场负责人刘林当下的切身感受。随着海安将“数字大田”的模式推广向更多农场,也会让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真切体验到种地变轻松了。

  身处田间,记者目所能及,平整的高标准农田连片绵延,施工人员正在对田间的灌排系统进行维修完善。田间多样的物联网设备各司其职,动态向大数据平台回传田间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后都会呈现在手机端。

  海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 周卫:国家就把整个渠道、道路、灌溉系统修好,我们这个智慧农场这些传感器基本上都是国家补贴的。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农田水利工作扎实推进,已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打好了这个基础,数字大田才能从海安的麦田生长起来。

  海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 周卫:国家就是打好这个基础,然后农民通过这个好的基础能够产生很好的收益。

  周卫告诉记者,数字种田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新农人投身农业发展。

  海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 周卫:我觉得将来农民就是职业化,就是职业农民,然后我们海安很多农二代,父母是种田的,那么他现在子女也回来,而且比父母做得更好。

  目前,海安正推动从数字大田到数字农场群的改造升级,从已有的47个数字农场种植经验出发,辐射带动全市800多个农场走向数字化,促进粮食生产更加高质高效。

  (总台央视记者 王凯博 蒋树林 陈峰 杨滢 梁黎明)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音乐剧《南孔》上线原声专辑,4月将开启全国巡演

扎西江村介绍,珞巴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别是他们的服饰和始祖传说《阿巴达尼》,这些都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扎西江村身穿的这套服饰正是珞巴族众多服饰之一,在中华民族大花园中,就像一朵美丽盛开的花朵,而民族团结则如同阳光和空气一样,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制作 刘鹏)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数字平台具有包容性、普惠性的特性,让更多的劳动力依据秉赋拿到就业机会,从而带动规模化的普惠就业。”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张勋说。

北京门头沟潭柘寺镇灾后重建异地安置房汛期前交付

张含亮说,武术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为使武术当中的一些专有名词和一些技术内涵被翻译得更明白准确,她在大学选修了法语,之后出国就派上了用场。“我觉得语言就是你身上的某一个工具,把它用好了,就可以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等,用更准确的方式方法,带给全世界。”

中国进出口银行设立20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用于虹桥枢纽建设

聚焦运力融合,推动客货邮降本增效。通过利用客运车辆行李舱代运邮件快件,降低邮政快递企业专车配送成本,提高农村客运车辆运营收入,提升农村运输集约化水平。

新政迭出,买房时机到了?

男子100米比赛则是新人辈出、成绩喜人,预赛多达5名选手突破10秒40,10位选手突破10秒45大关。虽然去年的学青会冠军吴昊霖无缘决赛,但广东队的另一位新星施君豪在半决赛和决赛两次刷新个人最佳成绩,最终以10秒35的成绩获得亚军,广东军团再次彰显在短跑项目上的传统优势。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