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要女王免费踩踏视频

时间:2024-05-04 22:55:06 作者:轨道列车检修员的别样“五四”:登高护航乘客平安 浏览量:96584

  据中国网,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召开,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去年的66.16%。同时也要看到,这是全国的平均数,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还有很大潜力;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还有较大差距,中国整体城镇化率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将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释放巨大内需潜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和支撑。今年,我们有四方面重点工作要推进。

  第一,突出以人为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目前仍有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尚未在城镇落户,有序推进这部分人群市民化是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我们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重点要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推动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都是当前群众最关心、也是我们最关注的。

  第二,突出两化共进,协同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程度较高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普遍比较高,但还有不少地区尚处在工业化进程中,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我们将聚焦城镇化率低且农村人口规模大的地区,依托各地产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同质低效产业园区整合升级,集中资源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业园区;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有效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第三,突出协调发展,培育打造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是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为方向,加快培育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稳步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加快畅通未贯通公路和瓶颈路段;强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超大特大城市部分产业向周边转移;推动都市圈内优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第四,突出补齐短板,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近年来城市洪涝、火灾等问题频发,城市安全韧性成为亟待补齐的短板。我们将聚焦人口规模密度大的中心城区和影响面广的关键领域,抓好城市“里子”工程等建设,重点是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城市洪涝治理,加快地下管网等工程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点击进入专题: 2024年全国两会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首次超过50%

2023年,安徽光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规模体量达到新高度,市场主体增添新活力,海外布局取得新进展。据介绍,安徽全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实现营业收入2967.4亿元,首次跃居全国第3位;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801亿元。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签约、在建制造类项目287个,总投资5631亿元。

青海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2年至2022年,被告人纪国刚利用担任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投资司助理巡视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司助理巡视员、副司长,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或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在工程承揽、项目审批、股权转让等方面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直接或通过其亲属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4398万余元。2016年至2021年,纪国刚担任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期间,身为国有公司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检察机关提请以受贿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追究纪国刚的刑事责任。

为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克服阻力,慢慢从训练时的要求,变成王如意军旅人生的箴言。每当工作、训练遇到挫折时,他总会反复回味奔跑中的那种痛感,或者直接拿起防毒面具站上跑道,在跑完步后的一声声嘶吼中,将胸中的烦闷抛向天际。

广州一季度开工319个重大项目 总投资超3200亿元

昆明市民黄女士在怀孕时发现了血糖异常,产后患上了妊娠糖尿病,已经控糖多年。“有了这个血糖监测仪后,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食物或运动对我的血糖影响有多大。”黄女士表示,之前听说过有这样的仪器,但从来没有尝试过,通过这次公益活动,能够帮助更多糖尿病患者在今后生活中科学控糖。

中新教育丨曹萍任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胡俊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尤为关键。”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致辞时指出,本次大会聚合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搭建思想碰撞和交流互鉴平台,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能源科技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有机结合,破解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中国能源研究会将充分发挥能源科技智库作用,紧密联系能源行业同仁,为推动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凝智聚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